主页 > 滚动 >

中医药知识通俗化,关于中药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来了

2019-07-19 07:08

中医药知识通俗化,关于中药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来了

  “上世纪90年代,欧洲曾经很流行一种中药减肥胶囊,患者服了以后,导致肾癌,原因是组方中误将汉防己替换成含有马兜铃酸的广防己。继而又发现木通也有类似问题,一些药物中的木通被错用成了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。经过我实地考察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,鉴定了汉斯·斯隆爵士珍藏的一批古代中药饮片,那里的木通就是木通科的木通,可见关木通的使用是后来才发生的事。斯隆爵士收藏了近百种中药标本,客观地记录了300年前中药商品的实际情况。出问题的不是我们传统中药所用的木通科的木通,木通本身不含有马兜铃酸,而是马兜铃科的关木通。”近日,《本草精华系列丛书》面市,作者赵中振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,澄清中药品种的混乱,是李时珍编著《本草纲目》的初衷。

  回顾中国本草的发展史,好似滚雪球一般,从汉代《神农本草经》收载365种药物,至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中已收载1892种。“上个世纪70年代,我的老师谢宗万教授曾组织编辑了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,收载中药2000种,草药2200种,但在‘文革’特殊的年代,他没有署名,只署名编写组,但我们不能忘记老前辈作出的贡献,现在我出这套小书,也是向他致敬。”赵中振说。

  中药的种、产、销为什么不能形成良性循环?徐文兵认为,劣药存在的根源在于“总有人希望使小钱办大事,不承认在药材种植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时间、劳动的价值,就想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好药”,这是不合理的。

  在海外,对中医药最感兴趣、生产量最大、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日本。日本人的汉方药为什么做得好?曾经在日本求学工作多年的赵中振认为,这是一个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:“日本汉方药平均药价是我们中药的10倍。原药方面,我们的管理太粗犷。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中药供应的‘温饱问题’,在此基础上,需要逐渐细化管理、提高。”赵中振举了茯苓的例子,“由于茯苓是菌类,长在地下,挖出来以后很容易腐烂,所以要把它切成块保存。但是中药是一种商品,要卖钱的,就存在一个卖相如何的问题。茯苓怎么切好看?日本人把它切成薄躺片,成卷还充数,放在盒子里一盒装10卷,非常好看,卖多少钱?100元,就卖出去了。但我们切成小立方体,实实在在的一盒子,卖不上这么高的价钱。”

  “赵老师走遍世界各地去采中药、研究中药、分析中药,他胸怀广阔,没有局限在用古老的方法去研究中医药,他在国外的交流更让他具有了国际的视野。”徐文兵说,“现在中医貌似热起来了,但是总会出现一放开就乱,泥沙俱下的情况,大家每天时间精力都有限,看一些耽误时间的书,不值得,不如读一读《本草精华系列丛书》。”

  那中药材到底是野生的好还是栽培的好呢?“有的栽培好,有的野生好。”赵中振说。

  中药鉴定是绵延千年尚未解决好的历史难题,是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第一步,也是中药研究的重点课题。

赵中振深切地感到,“世界需要中医药,中医药需要世界”。齐征/摄

  把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

  “中药究竟切成什么片型比较合理,我们正在研究,比如白术,煎两次,掰开一看,里面的白茬还在,没有煮透,药性也没有完全用尽。”赵中振说。目前在香港浸会大学任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的赵中振在实验室用5年时间做了10种常用中药的切制标准研究,“我们会先把结果提供给国家药典会,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。中药要想做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,应该是要政府、监管机构、行业协会几方配合。”

  有宣传说千年野生灵芝如何好,野生灵芝就好吗?“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讲‘五色灵芝’,我挨个鉴别了,灵芝只有两种:赤芝和紫芝,其他号称灵芝的都是菌类。灵芝放在自然界,别说千年,就是放一年,也早就腐烂了,所以大家用菌类的药一定是栽培的好。又比如地黄,那是野生的好。”

  中药的劣药问题如何破解?

  “过去30多年,在对外的交往交流中,我更加深切地感到,‘世界需要中医药,中医药需要世界’。”赵中振说,这套《本草精华系列丛书》是本草知识的百科全书,希望通过它让更多人用最简单、直观、轻松的方式了解中药,掌握中药的最基本常识,学会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,让其能够真正为世人的健康服务。

  中药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来了

  丛书共9个分册,包括《百药图解》《百方图解》《百宝药箱》《百草皆药》《百药西来》《百毒不侵》《百草药科》《百病食疗》《百药栽培》,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、临床应用、配伍规律与原则、食疗保健、栽种培育、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以及毒性药物、民间草药、外来草药的应用常识等,一一细述。

  中医药文化学者徐文兵认为,道地药材的“道”是栽种、采摘的时间要对,“如果地方对、植物对,但采摘的时间不对,它也不是那个药。比如现在山茱萸的质量在下降,是因为大家采摘时都抱着防范心理——我不采,别人就采了。结果山茱萸还没有熟透变成红黑色,已经被采摘了,那么它的药效就会受到影响。”

  “常用的中药首先要保证安全、有效并可以持续供应,这就需要人工栽培。比如经过人工栽培,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已经见不到的厚朴、黄柏、杜仲,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供应了。”赵中振认为,要大力发展药用植物、特别是珍稀中药品种的栽培事业,改变“靠天吃药”的状态,让中医药能够长久地荫护子孙后代的健康。

  “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在北京生活了30年。我从小有一个梦想,怎么把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?所以我打造这套中医药的‘十万个为什么’——《本草精华系列丛书》。这是我过去20年讲课的心得和我授课的笔记。这套书中的几本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、德文出版。此次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的版本,内容更精良。”赵中振说。

  50年前,我国70%的中药是野生的,而现在70%是栽培的。“大家会问,野生的中药好还是栽培的好?这马上牵扯到道地药材的概念。最早‘道’是行政区划,唐代把天下分为十道,现在日本、韩国都还有一些地名用某某道;道地的‘地’是地理学概念,山川地势,但还要讲究栽培的季节,道地药材就是药界的‘名老中医’,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”。

  道地药材为什么好

  标准化能否破解中药的劣药问题

相关文章推荐
精华回答
热门观点 更多>>
成人为什么也得喝奶粉
老中医教你10个不花钱养肾妙招
惊!这6种癌症竟是懒惰导致的
上厕所定要牢记八事项 防猝死
揭秘!7种常见饼干的营养真相